心理健康指导师在校园中通常由专职教师担任,当然也有很多学校会外聘。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,首先需要了解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以及疏导方式,根据其年龄学段进行辅导计划的制定。在实施方面除了建立班级心理档案,还要重点关注问题突出学生,做好日常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。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,简要为大家介绍一下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教师除了传授知识,也是学生的人生导师。在这个重要的发育成熟阶段,青少年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情绪问题。所以心理指导老师,虽然上课频次不那么高,但每一次的内容尽可能有针对性和适用性。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传递,和学生需要建立积极的信任、尊重关系,做他们的良师益友。这对老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,不仅要擅于倾听和理解来自学生内心的声音,还要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。
心理状况的评估技能本文不主要展开,可借助多样的量表和调研问卷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避免形式化、注重个体差异的全过程评估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具体的说就是每个学生的性格、成长背景和状况是不同的,老师需要重点关注”问题“学生,同时在做评估计划时,需要从家庭因素、身体状况、智力状况、心理评估等多个维度去考虑,这样不仅在建立档案时更为客观,也不会忽略每个学生。
有的心理健康指导师由于兼职从事,日常忙于代课或其他工作,会委托班主任进行评估调研。这样的方式弊端也比较明显,因为班主任虽然在师生关系上更为贴切,比其他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学生。但因其工作量很大,不是专职的心理老师,所以容易导致形式化的问题。建议在开展这一工作中,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共同配合进行问卷调查、个别访谈、观察和心理测试等工作。
心理健康指导师需要根据评估结果,建立班级学生的心理档案,这为进一步汇总和分析提供了客观数据。制定心理辅导计划与方案是老师擅长的技能,通过不同问题的数据反馈采用科学方法,比如个别学生的暴力倾向问题,还有厌学或自闭倾向。每一种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,并有序的做出辅导计划。
在积极实施心理辅导计划的过程中,本着对学生关爱和帮助的态度,心理老师需要借助多为角色开展工作。家庭关系问题要和家长进行访谈,找出关键点进行疏导和教育,同时协调班主任发挥其管理职能,对问题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交流。在和学生单独辅导时,需要适当借助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能,如认知行为疗法、人际疗法、家庭疗法等都是比较常用的。实施过程需要老师具有系统思维,注重过程和学生的行为反馈,即使进行二次调研,以便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。
在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,形式严峻,这不仅对校园生态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,也关系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。心理健康指导师的作用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均有显现。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,但家庭功能是非常关键的,因此,重视家庭教育、做好家校配合是非常有意义的。ballbet贝博